
春暖花开,二月正是熬制红糖的最佳时节,走进联珠镇仁里村石头一组墨江良红糖业制糖作坊内,红糖香气四溢,沁人心脾,史发良夫妇正和工人们一起熬制手工红糖。

制糖工坊内十分热闹,勤劳朴实的哈尼族工人分工明确,各自忙碌着。据史发良介绍,关键的熬糖术还是沿用哈尼人习惯的手工制糖法。甘蔗选用本地的制糖甘蔗,熬糖要用大铁锅猛火柴熬制六个小时,熬至金黄色粘稠拉丝状,盛入盆中放置适合温度倒入模具里,待冷却凝固后取出放入烤箱烘干,方可包装。
联珠镇仁里村副支书史发良说:“有六个锅,一锅10多公斤,一天可制糖70至80公斤。”

据了解,墨江县联珠镇仁里村素有种甘蔗的历史,生活在这里的哈尼人,几乎家家都会熬制手工红糖。史发良的制糖手艺就由他母亲传承给他的。2020年6月,为了传承这份甜蜜手工艺,史发良和妻子创办了墨江良红糖业作坊,并招收本村3位妇女当学徒工人。同时,为了把制糖技艺做细做精,史发良还外出通海学习新技术,改良了去甘蔗皮环节。


“去年是砍来用清水洗,清水洗颜色更不会出来,今年买了一台去皮机,削去一层薄皮,削皮做出来的红糖更有亮度,另一个是更卫生。”史发良说。
手工法制红糖虽然产量远不及机器生产,但柴火熬制的红糖,可以有效保留当地原生甘蔗的营养。另外,手工红糖硬度好,不易发潮,能长时间保存,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

“主要销往通海、上海、昆明等地。去年一年,除去成本,还有2万元左右的纯收入。”史发良说。
史发良家拥有20余亩甘蔗地,家里还有坚果、饲养着猪鸡等家禽,夫妻俩勤劳能干,一家四口早早过上了有车有房的甜日子。如今,墨江良红糖业作坊的创立,让他家的日子甜上加甜。

随着墨江良红糖业作坊生意的红火,需要的甘蔗原料也越来越多。史发良表示,自己是联珠镇仁里村的副支书,愿意带动更多的村民们种植甘蔗,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。他相信村民用心熬制的哈尼手工红糖,将会熬制出幸福甜蜜的味道。
作者:赖秀红 杨筱雅 杨 攀 刘亚琪/文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