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标准规范的“扫黄打非”基层站点应具备哪些要素?
一是标识明显。在“扫黄打非”基层站点办公场所的适当位置,有“扫黄打非”工作站点的标示。
二是人员到位。应有本辖区“扫黄打非”基层站点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基本情况、分工以及联系方式,并以适当方式展示。
三是职责明确。应有本辖区“扫黄打非”基层站点的主要职责任务,并以适当方式展示。
四是制度完善。应有本辖区“扫黄打非”基层站点的主要工作制度和要求。
五是宣传有力。基层站点应设立相对固定、面向群众的“扫黄打非”宣传专栏、宣传板和展示牌等,有条件的应开设面向群众的官方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。
六是举报畅通。基层站点应畅通群众举报渠道,设立举报电话或其他接受举报监督的网站、社交通信工具等,有人员负责受理和反馈。
二、“扫黄打非”基层站点规范建设、有效运行应建立哪些制度?
一是职责分工制度。明确专兼职的“扫黄打非”工作站点负责人以及监督员、信息员、网格员、联络员等相关人员职责,落实责任制。
二是信息收集上报制度。明确信息收集的内容标准、处理流程、责任人员、时间要求及后续反馈等。
三是协调联动制度。建立简易高效的问题排查、信息通报、市场整治、联合执法、依法惩戒等方面工作机制。
四是例会制度。定期会同相关部门召开“扫黄打非”工作例会,研究辖区内“扫黄打非”形势,解决存在的问题。
五是宣传教育制度。按照贴近实际、贴近群众的要求,将传统宣传手段与新媒体传播手段结合。加强宣传教育,确保内容生动、群众喜爱。
六是工作台账制度。建立信息完整、要素齐全、便于查询、有利实际工作的台账。
七是举报奖励制度。有条件的地区应明确举报奖励内容和标准,及时对有功人员予以奖励。
八是经费管理制度。各地应保障“扫黄打非”进基层的必要工作经费,建立符合财务规范的经费管理制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