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墨江经济稳中向好
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2022年,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56250万元,同比增长5.0%,分别高于全国、全省、全市2.0、0.7、1.9个百分点,排全市第1位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277916万元,同比增长5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185576万元,同比增长7.7%;第三产业增加值492758万元,同比增长4.0%。
一、全县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
(一)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,农业经济稳步发展
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1210万元,同比增长5.8%,排全市第7位,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2670万元,同比增长5.2%,占GDP比重为30.5%,拉动GDP增长1.6个百分点。
2022年,粮食产量160636吨,同比增长2.4%;蔬菜种植面积103993.0亩,同比增长11.9%,产量77952.8吨,同比增长15.2%;园林水果种植面积 71227.0亩,同比增长5.5%,产量21718.7吨,同比增长35.9%;生态茶叶面积260547.5亩,同比增长7.3%,产量17708.0吨,同比增长9.4%;核桃产量2729.2吨,同比下降2.9%;板栗产量400.8吨,同比增长5.8%;澳洲坚果产量1441.6吨,同比增长13.7%;植树造林51821.0亩,同比增长29.9%;幼林、成林抚育面积5389200.0亩,同比下降1.5%;橡胶开割面积177101.0亩,同比增长11.5%,产量13372.7吨,同比增长11.6%;木材(原木和薪柴)247027立方米,同比增长0.95%。
(二)电力企业持续发力,推动规模以上工业较快发展
2022年,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3.4%,排名全市第2位。从三大门类看,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1.0%;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.3%;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.2%,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9.2%,拉动增长24.5个百分,拉动GDP增长1.5个百分点。总体来看,随着电力生产行业产能的逐步释放,“主引擎”作用持续发力,积极克服了采矿业、制造业的下行态势,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3.4%。
(三)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,重点行业投资增长较快
2022年,全县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增长2.7%,分别低于省、市4.8、3.0个百分点,排全市第7位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0.1%,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3.9%;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.6%。分行业看,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5.1%,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增长38.7%,交通运输投资下降9.3%,水利投资下降15.7%。
(四)消费市场稳步复苏,新建达规企业拉动明显
2022年,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049万元,同比增长3.6%,排全市第2位。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,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3419万元,增长1.8%;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83630万元,增长6.9%。按消费类型分,商品零售额182228万元,增长2.6%;餐饮收入44821万元,增长7.8%。
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3.5%,排名全市第4位,拉动GDP增长0.1个百分点,其中: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8.3%,2022年新建达规企业1户,拉动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9.5个百分点;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.6%,排名全市第1位,拉动GDP增长0.1个百分点,其中: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8.8%,2022年新建达规企业2户,拉动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8.1个百分点;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9.0%,排名全市第1位,拉动GDP增长0.2个百分点,其中: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79.0%,2022年新建达规企业1户,拉动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84.8个百分点。
(五)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发展,新入统企业支撑有力
2022年,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475万元,同比增长10.6%,拉动GDP增长0.7个百分点。其中: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业1户,拉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2.1个百分点;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建达规1户,拉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32.5个百分点;居民服务业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新建达规1户,拉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05.0个百分点,该行业拉动GDP增长0.5个百分点。
(六)财政收支平稳运行,存贷款余额双增长
2022年,全县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222万元,同比增长22.0%。其中:税收收入25867万元,增长14.1%;非税收入完成23355万元,增长32.0%。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4607万元,同比下降3.0%,降幅较1-11月收窄3.0个百分点。
12月末,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885028万元,同比增长5.5%;各项贷款余额856317万元,同比增长4.8%。
二、需关注的主要问题
(一)非电工业企业存量不优,增量不足
2022年,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(含1户返数企业),工业总产值呈“六增六降”态势,8户非电企业仅有三户增长。主要原因:一是部分原在规企业生产乏力,受本年无重大项目开工,新增项目散小等因素影响,土砂石开采和石膏行业、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行业增加值锐减,分别同比下降71.0%和30.2%;受环保监测和矿石品位低等因素影响,矿业企业产量短时间难以恢复到2021年以前。二是新升规企业劲头不足,2022年新升规的3户企业工业总产值“一增两降”,且合计增加值占比仅为5.1%,缺乏带动力强的新建、新增企业。
(二)投资增长后劲不足
一是由于跨县投资缺少大项目支撑,在库项目剩余投资少,加之符合产业政策、有潜力的大项目储备不足,固定资产投资后续支撑不足、持续增长压力大;二是在库项目少、投资余量不足,新开工入库大项目少,支撑作用不明显。2022年,197个施工项目中,仅44个项目投资额超5000万元;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疲软,商品房销售持续下降。2022年,受房地产市场受政策及供需影响,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5.1%;商品房销售面积36768平方米,同比下降30.1%,全年呈下降态势。
(三)消费市场增长乏力
一是限上单位规模小,个体户多,法人企业数量少。全县40家限上单位中,个体户有14家,占35%,大部分企业体量小,抗风险能力差,生产经营情况波动大,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难以提供稳健的增长支撑。二是限上零售业销售额持续回落。2022年因疫情反复制约线下零售和消费服务业发展,市场消费需求受场景受限、能力受损与意愿低迷影响,重点零售企业贸易业务减少,销售额下滑,多家商贸公司零售业销售额增速同比下降。
三、对策及建议
(一)稳固工业发展势头
一是继续强化监测工业经济运行态势,加大对重点行业、企业的跟踪监测和指导力度,落实困难行业、企业帮扶措施,加强生产要素供应,解决好企业发展瓶颈;二是针对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压力,强化服务力促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,确保全县工业提速增效助推经济效益持续向好。
(二)强化投资引领作用
一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,积极推进签约项目的实施,加大“促开工、促在建、促投产”力度。二要创优环境,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,扩大市场准入,引导民间投资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基础设施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,为投资可持续增长注入后劲和活力。
(三)挖掘消费需寻潜力
一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,提高居民收入水平。加大培训力度,落实各项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,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,增加居民收入,提升消费能力。二是推进消费升级。推动电商集聚建设,注重扩大生活用品消费、幸福产业消费、节庆文化消费、有机农产品消费等,拉动全县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。
(四)继续抓好升规纳限工作
谋划好2023年升规纳限工作,充分利用好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,对所有企业进行全面筛查,对接近“四上标准”的边缘企业进行跟踪监测,一但达到规上限上标准,及时申报入库,提高四上企业经济比重,为支撑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(GDP)打基础,添增量。
(签发、审核:刘铭 拟稿:王智伟 电话:423691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