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
网站首页
>
正文
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龙潭乡关于集镇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(2024—2026年) | ||||||||||||||
2025-03-20 作者: 点击数: | 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
根据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安排部署,按照“规划引领、产业升级、乡村建设、融合发展、深化改革、治理提效”的思路,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、区位优势、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,全面改造提升集镇面貌,改善人居环境,完善集镇功能,增强集镇综合承载能力,结合龙潭乡实际,特制定本实施方案。 一、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,和谐发展。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集镇改造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,紧抓“绿色”生态底色,紧扣“和美”共同追求,切实解决地域特色不明显、承载力不足、经营管理水平不高、辐射带动功能不强等问题,全力打造形象良好、功能完善、管理有序、生态宜居的美丽集镇。规划引领,试点先行。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,优先选择条件成熟、基础较好、带动力强、特色明显的中心村先行先试。高起点规划,高标准设计,高品质建设,打造典型示范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、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模式。突出特色,彰显风貌。坚持尊重自然的理念,深入挖掘地方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,提炼党的建设、人文历史、自然景观、山水资源、产业产品、乡风民俗、民族特点等特色要素,改建、扩建、新建建筑物,按照统一的风格风貌进行打造,彰显集镇品质形象。产业支撑,融合发展。依据群众多元化需求和市场竞争需要,发挥特色产业优势,突出环境、物种、气候特色,打造“一乡一品”自主品牌,培育壮大龙头企业。加快产业链、价值链建设,健全利益联结机制,融合农业资源为依托的一、二、三产业发展,形成带动力、引领性较强的示范集镇。 二、工作目标 以全面提升集镇承载能力,建设功能完善的绿地园林、公共休闲、生态宜居的优美舒适中心集镇为目标。发挥自身优势,承接城市溢出、辐射和带动效益,服务或补充城市产业发展,积极嵌入区域生产网络,满足体验式消费需求,多元融合带动城乡发展的辐射型集镇。到2026年,全乡所有村全面完成改造提升。主要实施过境段道路改造;雨污分流;完善公共服务设施;沿街建筑风貌提升管控;集镇绿化美化亮化;整治街道街面占道经营、规范集贸市场、休闲场所、公共停车、公厕、垃圾桶等配套设施,实现集镇垃圾、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运营机制正常化,建立完善集镇管理制度。 三、建设范围 龙潭乡龙潭村一、二、三组。 四、重点任务 (一)突出规划引领作用 1.高起点统筹谋划发展。结合乡镇国土空间规划(2021一2035年)编制,以集镇风貌规划设计为基础,展现建筑布局、生态环保、历史文化和特色产业。加强总体谋划和统筹规划,推进产业发展、国土空间、基础建设、生态建设、公共服务、文化保护等多规衔接。根据人口和产业发展、地理位置实际,做好区域功能分区规划。科学选择空间组合方式,确定辐射半径,明确功能分区、交通流线,使各个区域相互支撑配合,防止反复折腾、大拆大建和随意变更。 2.高水平推进特色建设。结合本乡实际,合理编制集镇改造提升专项规划,加快基础设施配套,加快公共服务提升,突出风貌、宜居、文旅特色,建设魅力集镇。一是统筹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空间,因地制宜定位特色风貌,坚持“整体规划、系统设计、分步实施、彰显特色”的原则,有序推进集镇改造提升。二是与地理位置、集镇特点、现有基础有机融合,保持本色、突出特色,融入绿色低碳、健康养生、旅游休闲理念,合理规划功能布局,既保持传统味道,又具备现代生活品质,防止“千篇一律”。三是营造留住“乡愁”的环境,充分挖掘和保护传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,依托自然遗迹、古树名木、传统民居等文化传承,大力发展具有龙潭特色的乡镇旅游。 (二)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3.改造完善集镇基础设施。结合集镇道路改建,同步配套雨污分流管道,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,完善防洪排涝、供水等基础设施。对集镇主干道、临街面的架空管线、原始通信、电力线路进行梳理整治,对原有通信废弃的电路、电箱和电杆进行拆除。 4.集中整治沿街立面。对集镇两侧的房屋立面、墙面等进行改造提升,确保街道建筑立面协调美观,富有特色。对街道两侧绿化带进行整治提升,通过合理配置树种、规划布局和立体设计,着力打造靓丽观光精品线路。对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进行整治,重点解决“乱搭乱建、乱倒乱堆、乱停乱放、乱拉乱挂、乱摆乱占”等问题,全面提升乡镇环境卫生和交通管理水平;对户外广告、商店招牌、遮阳伞进行整治,凡未经批准设置的、存在安全隐患的予以拆除;引导商户对门头牌匾进行优化设计、规范安装; 对长期空置无人管理的建筑,与业主联系协调,能拆除的拆除,不能拆除的结合集镇形态、产业、布局实际进行美化改造。 5.完善垃圾运处机制。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,落实收运管理制度,建立乡对村、村对户监管和督查机制,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村级垃圾治理管理委员会作用,完善激励和奖惩机制,积极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,确保“户分类、村收集、乡镇(处理)转运、县处理”的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体系高效运行。 (三)不断提升集镇建设水平 6.实施集镇微改造工程。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,吸收传统文化精髓,注入时代精神内涵,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,利用古树、池塘、生态微绿地和背街小巷微景观,推进集镇功能更新升级,不断提升集镇宜居水平。对集镇出入口建设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、公共服务功能的休闲场地和小游园。打造重要地段景观节点,对县主干道进行重要节点和进出集镇道路改造,突出点、线、面全方位建设,打造沿线重要节点景观和绿化小品。 7.提升公共服务能力。整合公共服务、社会管理场所和设施资源,统筹建设政务服务中心、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,盘活利用闲置资产提供公共活动空间,降低公共建筑建设成本,拓展活动场所渠道。不断提升集镇中心学校和中心幼儿园办学水平,加强卫生院、乡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,选择适宜地段建设集娱乐、休闲、健身为一体的游乐广场或公园,完善文化站、图书室、活动室等功能于一体的文体活动设施,增强服务周边的能力。加大农贸市场、公共停车场、公共卫生厕所建设力度,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。 五、实施步骤 (一)规划编制阶段(2024年1月—2024年6月)。完成集镇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制定,统一确定集镇改造提升计划,编制完成逐步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。 (二)推进实施阶段(2024年7月—2026年9月)。细化工作内容,分解工作任务,倒排时间节点,统筹推进集镇改造提升各项工作。2024年到2026年完成本乡镇集镇改造提升任务。 (三)总结提升阶段(2026年10月—12月)。总结提炼集镇改造提升经验,巩固改造成果,探索集镇管理长效机制,不断提升集镇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力。 六、资金筹措 (一)盘活国有建设用地。扣除计提各项资金、土地收储成本、相关税费后盘活的国有建设用地出让资金。 (二)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。多方融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, 厕所革命、农村生活污水、垃圾治理、水利、道路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涉农资金,以及其他县级奖补资金统筹使用。 (三)龙潭乡“四改三”道路集镇过境段项目同步融入集镇规划建设内容。 七、组织机构 (一)领导小组 成立龙潭乡集镇改造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,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集镇改造规划建设工作。 组 长:付志平 乡党委副书记、乡长 副组长:朱 伟 副乡长 成 员:王晓亮 乡党政办主任 陈 镇 乡乡村振兴办副主任 普舒晗 乡经济发展办主任 陈骜男 乡综治办副主任 张 建 乡财政所负责人 吕建翔 乡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 刘彦麟 乡交通环保和村镇建设中心副主任 李洪江 乡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主任 艾应关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黄幸军 乡水务工作站站长 仝发挥 乡畜牧兽医站站长 唐 春 龙潭市场监管所所长 吴晋超 龙潭自然资源管理所工作人员 王 竺 龙潭乡中心卫生院院长 李春红 龙潭乡中学校长 王江平 龙潭乡小学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经济发展办,由朱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。办公室成员为普舒晗、赵光宗,具体负责协调、指导、督促、推进集镇改造提升工程建设。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,由成员单位相应岗位职责人员自行递补,不再另行发文。 (二)工作职责 乡人民政府:为项目集镇提升改造实施主体单位,负责项目的前期策划、征地、建设、后续管理及资金管理,确保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。 乡经济发展办:将集镇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纳入年度计划和年度政府投资项目库,及时上报并包装项目。 龙潭电信所、龙潭移动所、龙潭邮政所、龙潭供电营业室:配合乡镇做好必要的通信、电力线路迁改工作。 乡财政所:会同相关部门制定集镇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的资金补助办法,负责协助补助资金的筹集、整合、审核及下发。全面提升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和使用效能,推动国有资产充分盘活,形成规范运营、保值增值的管理体系。 龙潭自然资源所:负责落实保障集镇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的用地指标,优先保障集镇改造提升建设的民生项目、特色产业项目和公共设施用地指标,建立集镇用地指标与盘活闲置用地、低效用地相挂钩的制度,做好项目建设的用地审批,指导乡镇做好集镇改造的规划设计。 乡农业综合中心、乡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、水务站、龙潭市场监督管理所:依据各自职责,积极整合集镇各类项目,落实各项措施,协同落实集镇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的各项政策,统筹推进集镇建设工作。 乡交通环保和村镇建设服务中心:依据职责,积极整合集镇各类项目,落实各项措施,协同落实集镇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的各项政策,统筹推进集镇建设工作。配合做好集镇改造工作的牵头指导服务和考评验收工作,会同乡财政所等有关部门做好资金补助的审核检查工作。 乡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:负责落实保障集镇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的林地指标,做好项目建设的林地审批。 八、保障措施 (一)深化宣传引导。要大力宣传集镇改造提升的重要性, 转变群众传统观念,让群众明白集镇建设“谁来建”“建给谁”“怎么建”,让群众全程参与规划、建设、管理和监督,形成共建共享的全民共识。推动集镇改造提升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。 (二)健全落实机制。要严格按照行动方案要求,坚持从实际出发,区分轻重缓急,建立健全目标任务,明确时间节点、标准要求以及责任单位、责任人。持续坚持“重点工作突出抓、日常工作正常抓”的工作方法,抓主抓重,及时督导检查,跟踪问效,促进各项任务有序落实。 (三)严格推动落实。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时间节点,制定专项细化方案,全力推动对集镇建设。 |
||||||||||||||
【关闭窗口】 |